第102章 再回望舒
李岚张着嘴,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跟着邓儒走南闯北,他见过邓儒的强大。
可以说,邓儒的实力,已经是当世第一梯队了。
这样的实力,救不了一个在小城为妓的姑娘?
怎么可能。
“所以是心高气傲啊。”
邓儒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休息一晚,明天继续赶路。”
邓儒说罢,重新将面具和斗笠戴上。
说了这些,相信李岚也已经知道,为何,会对他李岚这么冷漠。
只是不想再死人罢了。
没什么其他的原因。
.........
一天过去,邓儒和李岚继续踏上了前往幽州的路程。
如果是邓儒自己去幽州,四五天就能够飞到。
但是带上李岚这个凡人。
那就需要走上很多,很多的路。
再加上一路上还要降妖除魔。
大抵,还需要走个五六七八年的才能够到。
大靖很大,如果不是有着修行者存在,这般庞大的帝国,封建时代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
信息传递速度太慢。
.......
二人又走了两个月的时间。
依然是除恶,扬善。
路过了李大虎母亲的墓,邓儒去为其上了一炷香后,又和李岚继续赶路。
当李岚问邓儒,那坟里埋着什么人的时候。
邓儒只说了句,是个母亲的坟墓。
李岚的长在深宫里,有很多个关照他的......
奶奶。
毕竟,那些妃子是皇帝的女人。
而皇帝,是他的爷爷。
他的父亲已经死了,母亲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他并不是很懂。
在给李大虎的母亲扫墓后,二人又走了三个月的时间。
方才走到了望舒城。
一切的起点。
邓儒来到这个世界所到的第一个城池。
这里有他救的第一批人。
还有他杀的第一批人。
只不过,此刻那些人应该已经是魂飞魄散了。
..........
“唉,已经旱了三年了,三大家族充公的粮食已经快发完了。”
望舒县衙内,县令坐在太师椅上,长长的叹了口气。
他身旁站着的,依然是那位主簿,
不过面前,多了两个人。
独孤兄妹。
独孤白和独孤月二人。
独孤月修行老祖宗的草木剑法,此刻已经是气血境界的存在。
两年时间,进了两个境界。
这是很快的。
要知道她兄长独孤白,现在还是武者中期。
“如果老天爷再这么不下雨,等到官府的粮库里那几粒米发完,百姓就真的要饿死了。”
县令对面前的独孤兄妹说道。
他的意思很明显。
独孤兄妹这两年的生意做得不错,赚了很多钱。
他想让兄妹二人去买点粮食,分发给城中百姓。
“县令大人放心,我们明白您的意思。”
独孤月说道。
两年时间过去,她的脸上已经褪去了曾经少女的稚气,多了几分成熟。
在生意场的打磨下,整个人都散发着成熟,干练的气质。
“我们县衙也是迫不得已,百姓颗粒无收,平日里就收不来税,官仓里的粮食少的可怜,只能求助二位了。”
县令并没有说谎。
这些年在三家的盘剥下,在干旱的影响下。
官府收不上一粒米。
官仓里的老鼠都成了老鼠干了。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啊。
“县衙的情况我们知道的,县令大人不用太过愧疚,您能一心为百姓着想,这就很好了。”
独孤月宽慰着面前的县令大人。
在县令的治理下,望舒城的百姓确实过上了平静的日子。
就是可惜了,天不给面啊。
不下雨。
到处都是干旱。
大地都龟裂了。
好几条溪流都干枯了。
但这是天灾,不是人祸,怪不得县令。
最多只能怪县令不够聪明,只会坐享其成罢了。
但你让一个从军伍中退下来的厮杀汉,有什么聪明的救国救民的大策呢?
这不可能的。
“本官在此替望舒城百姓谢过二位了。”
“大师走后,二位可谓是继承了大师的意志,为全城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若不是我这县令之位是朝廷委派,我真是羞愧得想要退位让贤罢了。”
县令从太师椅上站起身来,双手抱拳,重重的弯下腰,对着面前的两兄妹道。
“大人万万不可行此大礼。”
独孤白上前,将县令弯下去的腰板直了起来。
........
“望舒城,师父,我记得大伴和我说过,望舒城县令是个很好的官。”
望舒城城门口,李岚踮起脚张望着望舒城的牌匾,有些激动的说道。
他终于,在走了三年后,到达了曾经要到的目的地。
望舒城。
“县令么?”
邓儒想了想,点头道。
“确实是个不错的官,就是能力差了点,但这不是他的错。”
“师父,这是我第一次听见你给一个人这么高的评价,这位县令一定是个很好的官,我要让他加入我的麾下。”
李岚听见邓儒对望舒县令的评价,一时间也是激动起来。
他第一次听见邓儒对一个人有这么高的评价。
要知道以往,邓儒对人的评价,要么是自私之徒,要么是恶人。
能够得到一个不错的评价,可是很少见。
目前李岚只听过邓儒对李定国和赵大有这样的评价。
其中自私之徒,当然不是恶意。
邓儒也说过,在这个乱世,能够不害无辜,自私点,便自私点,算不得什么罪大恶极的过错。
“大.....大师,是您,您回来了?”
忽的,城门口的甲士认出了邓儒,他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
也不等邓儒有太多反应,他立刻往城内跑去,盘查过往百姓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同伴。
那甲士一边跑,还一边大喊着。
“大师回来了,望舒城有救了!”
好似邓儒是什么慈悲救世,神通广大的菩萨一般。
明明他只是在这里杀了第一批恶人罢了。
“大师,不好意思,最近干旱严重,您当年灭三家后留下的粮食已经快见底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家快要饿肚子了。”
一旁那甲士的同袍给邓儒解释着他的同伴那般激动的原因。
毕竟,是邓儒替他们解决了三家的问题。
现在,在望舒粮食短缺之时,邓儒又回来了,那他一定是来帮他们解决粮食问题的。
这是那甲士美好想象。